回顾历史上五次能源危机

2022-08-26 10:17:58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 3016

      历史上爆发过五次能源危机,前期能源危机主要还是由原油为主导,但是从2019年开始由于石化企业的生产原料轻质化,天然气的能源危机也开始。

      第一次: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战争,原油价格上涨300%;

      第二次:1979年的两伊战争,原油价格上涨400%;

      第三次:1990年波斯湾战争,原油价格上涨250%;

      第四次:2004年新兴经济体崛起,原油价格上涨70%;

      第五次:2021年天然气与电力危机,天然气上涨420%.

      历次能源危机传导的路径:原料成本上涨引发企业破产增加,失业率增加,GDP下滑,需求减少再引发原料成本下降,股市先于商品下跌。


第一次能源危机:1973年

      1973年之前,原油的价格是由买方定价,主要还是西方七大石油公司。 1970年前,原油的价格平均在2美元不到的水平,1973年才上升到3美元/桶,这期间是OPEC的不断努力斗争,然西方的炼油集团是很不满意的,因为原油上涨代表着成本增加。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人利用“赎罪日”时机发动了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战争初期,阿拉伯人节节胜利,但一周后战局逆转,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反攻,埃及处于不利地位。因为战争爆发当天正是“赎罪日”,几乎所有以色列人在家都能听到战争爆发的消息。以色列国家电台向全国人民下达命令:“所有现役和预备役人员立即去军队报到。”在24小时内,22万以色列人武装起来准备开赴前线。此时,阿拉伯产油国正同外国石油公司进行提高原油标价的谈判。

       1973年10月14日,谈判破裂,1973年10月16日,海湾五个阿拉伯产油国加上伊朗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把每桶原油的标价提高70%,达到5.11美元。长期以来控制世界市场的“七姐妹”无可奈何,油价决定权转到了欧佩克手里。

      1973年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石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埃及,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人这边来。决定立即逐步压缩产量与出口量,减少对美、欧盟的石油供应量。

      阿拉伯产油国提高油价手段仍然与40年之后一样,就是减产,2021年我们看到OPEC+仍然是通过减产与增产来控制原油的价格。

这是阿拉伯国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斗争过程:

1973年9月,原油日产水平和供应量每月减5%。

1973年10月,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

1973年10月初,利比亚当天宣布向美国禁运石油。

1973年10月底,产油国一致行动,对美、欧盟禁运石油。

1973年12月,OPEC把油价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

1973年11月,欧共体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人。

1973年11月,日本支撑阿拉伯人,孤立的是美国和荷兰。

      全球原油供应市场减少石油供应量500万桶/日,西欧、日本8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进口来源又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美国。而美国石油产量已处于衰减之中,无力增加产量,于是油价飞涨,许多加油站汽车排长队。

      历史总会不断重复,美国在1973年中仍然坚持支持以色列,且态度强硬最后自食恶果,引发国内的经济危机也在所不惜。

 伴随而至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


      197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本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

①1973年11月-1974年9月,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8.1%;

②企业破产严重,道-琼斯下跌50%,失业人数达780万人;

③英国股票价格指数跌幅更大72%;

④固定资本投资减少,其中房屋建筑投资下降32.5%;

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合计的出口和进口实物量分别减少7.2%和11.6%.

      物价普遍继续上涨,国际贸易情况恶化,很多国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在美国,危机从1973 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

①危机持续时间20个月左右,持续时间较长;

②GN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

③固定资本投资共缩减23%,企业的设备投资下降48%;

④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达825万;

⑤通胀严重,1974年美国CPI上涨11.4%,1975年上涨11%.

      可见在危机阶段,持有商品是好于持有股票,因为企业破产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商品暴涨引的成本上升。同时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能够通过调控所能解决的,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美国干涉中东国家内政,支撑以色列是引发原油停运的直接导火索,美国也会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再度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能源危机:1979年

      1978年底,伊朗国内掀起一股反美巨浪,最后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由于政局动荡,伊朗的石油产量明显下降。伊朗新政权在“处死美国”的口号下,攻击美国大使馆、监禁使馆人员,取缔了美国在伊朗的所有军事基地。

      在伊朗从事石油开采和石油贸易的美国商人也差不多被全部驱逐出境,于是,美国石油商将他们在伊朗受到的损失转嫁给美国人民。

      跟第一次石油危机一样,美国石油商故伎重演,首先通过媒体大肆渲染伊朗石油减产对美国的危害性,继而故意减少美国市场上的石油供应量,人为地造成一种油荒,然后大小石油商按照统一协定好的价格疯狂地进行提价。

      美国原油价格从1978年底的每桶13美元一路猛增,到1980年4月涨至39.5美元,从而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原油的价格上涨是由美国的石油公司统一上调。

 

      1979年第二次能源危机原油价格从原油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

      1980年9月20日伊拉克空军轰炸伊朗,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伴随而至的经济危机:1980-1981年


      1979年的伊朗与伊拉克的战争还是引发了经济危机,西方国家遭受打击,以美国为例GDP增长率由1978年的5.6%下降到1980年的3.2%,直至1981年0.2%的负增长。

      1980年之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回升、增长乏力,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国家有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爱尔兰。

      在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1981年,里根成为美国总统后,主张减税、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排除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

      美国经济于1983年开始了茁壮复苏,这波经济成长维持了好几年,直到里根任期结束都未停止,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久的经济扩张。

      英国于1981年5月达到最低点。德国的危机更严重。由于马克不断升值,工资成本提高迅速,从1980年3月到1982年12月,德国的危机持续了34个月。

      日本受危机的影响最轻,危机持续时间最短,没有出现连续6个月的生产下降,而且生产下降幅度很小。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结束后,日本节能型家电、汽车涌向世界各国,国际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1985年起,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日本在1980年之后迅速崛起,主要在于日本的产业结构是制造业,后期德国崛起也是依靠精密制造加工业, 除了大力发展制造业之外,日本还有进行能源结构的转换。

      日本由第一次石油危机吸取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增加了节能设备的利用,提升核电发电量,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保持了3.35%的增长率.一举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快速实现了能源结构转变,即所用能源从“煤主油从”转向“油主煤从”,1973年,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中占到77%。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是高度依赖能源投入的增长,也是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增长。

      石油危机后,日本进入“脱石油”的能源结构调整,增加进口天然气,发展核能,增加利用传统能源-煤炭,发展新能源。

      经过多年努力,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天然气、核能和部分煤炭取代石油,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度。1990年日本一次能源的石油依赖度降至54%,2000年降至48%,2008年降至44%。日本的“石油替代”努力大见成效。

 

第三次能源危机:1990年波斯湾战争

      根据第一次能源危机与第二次能源危机的规律来看,都离不开美国的阴谋手段,第三次能源危机也是如此,引发能源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对中东国家的战争。

      萨达姆虽然在统治期间,带领着伊拉克走向了富强之路,成为中东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但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打败了对手伊朗,同时自信心迅速膨胀起来,为了不偿还欠下的债务,竟然直接决定进攻科威特,再次发动战争。

      而这从根本触犯到了美国的利益,于是为了清除霸权道路上的绊脚石,便于1991年1月份下令轰炸巴格达,同时也代表着海湾战争的爆发。

      第三次石油危机。此次危机源于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伊拉克遭受了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对世界原油供给中断,国际油价从1990年7月的16.5美元一路上涨到10月最高点40.1美元。虽然国际能源机构紧急投放储备石油且沙特等国家加大生产稳定住了市场,但1991年世界GDP的增长率仍跌破2%。

      1987年美国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转移国内的政治压力,对外发动战争一直是美国的政治手段。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大幅下跌,一天之内急跌508.32点,下跌幅度达22.6%,下跌的点数和幅度都在这之前的最高记录。这次股灾对美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美国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1987年第四季度为最高点,接近7%,从1988年第一季度开始即逐季直线下滑,到1989年第二季度降到1.7%,第四季度降到接近零,到1990年变为负增长。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以后,日本东京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在19日跌620点之后,20日再跌3800点,累计跌幅超过15%,不过日本股市很快得到恢复, 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到1989年12月, 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

      但这只是最后盛宴。其实受到这次经济危机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日本,因此人们又叫它日本经济危机。

      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其实际 GDP年增长率急剧下降,1991年为2.5%,1992 和1993年则不到1% 均为0.4%,1995 和1996年出现较明显回升,分别达到2.5%和3.4%,但是1997年又跌落到0.2%,1998年出现负增长,随后的年份一直徘徊在轻微增长和负增长之间而不能自拔。整个九十年代的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1990年之后,全球进入经济危机模式,世界相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


第四次能源危机:2004年石油暴涨

      2004年正是中国经济大发展时期,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需要什么,国家交易市场就涨什么”。

      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几乎成为了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晴雨表,而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也 从未如此牵动中国的神经,因为作为全球大宗商品消费大国,我国或成为这场涨价风潮中的最大受害者。

      2003年年末,我们国内A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连续卖空了200万桶石油期权,结果遭受巨额亏损,截至到2004年3月,这笔亏损已经高达580万美金,当然这个580万的账面浮亏对于年销售额76亿美金的A公司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A公司领导正在与艾克森美孚公司商谈合作,但得知到这笔亏损交易后,就立即给公司发了邮件,要求这两名交易员斩仓出局。但是这两名外籍交易员交易的并不是普通的期货,而是一种“卖出看涨期权”(裸空期权),这种期权收益固定、无成本,能回避监管,而且在交割前不用显示在财报之中。这种期权收益低,但风险却非常大。

      A公司领导不懂这个复杂的品种,但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盛旗下的J.Aron和两名外籍交易员都表示,这种期权不能简单的斩仓,最明智的做法是进行“挪盘”。

      所谓的“挪盘交易”是指在期权交易中关闭亏损的近期合约,然后通过出售更加长期、运用价格更高,交易量更大的期权来支付先前关仓的成本。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趋势出现反转,之前的亏损就能完全抵消,而如果一旦趋势延续,那么风险会成倍的增加。

      2004年6月,A公司因为这笔石油期权交易账面浮亏已经累计高达3580万美元。但就算是如此严重亏损的情况下,高盛的J.Aron风险管理团队仍然建议进行挪盘交易,并且认为可以在2005年挽回损失。

      国际石油价格还在上涨,亏损的逐渐扩大,不知不觉2004年9月份,油价继续猛涨,A公司已经付不起保证金了。

      这是在2004年原油上涨中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了一个事实:太复杂的金融产品不要碰,同时也不要相信国外的这些投行,他们有可能就是背后最大的对手盘。

      2004年,原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直接成本代价是136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方面多支出75亿美元,石化产品多支出61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是去年GDP总量的0.9%。

      油价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明确地显示出来:有车族会感到钱包吃紧,因为汽车用油的价格相比2002年接近翻番。此前,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还批准了民航公司在国内航线恢复收取燃油附加费的请求,从8月1日起征收燃油附加费。

      在石油化工行业,原油开采行业利润大幅上升,而炼油和石油加工企业则由于价格倒挂,出现明显亏损;以原油为原材料的石化行业,产品也随着油价一路飞涨,个别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了石油的上涨幅度,这样就弥补了高成本的损失,反而进入了景气时期。

      2004年与2002年相比,石油价格从24.93美元/桶上涨到42.68美元/桶,上涨了70%以上。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经济全面增长,世界经济在2004年强劲增长5.1%,经济的全面增长引起石油需求增长,供需矛盾加剧,导致油价上涨。

      2004年全年,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平均每桶36.05美元,比2003年均价高出7.95美元,并在10月下旬涨到接近47美元/桶。这一时期,尽管伊拉克局势、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罢工以及产油国备用产能的下降对油价上涨都有影响,但主要原因是石油供应从过去近10年的整体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的转变。


第五次能源危机:2021年天然气和电力危机

      2021年6月下旬,美国西北部地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热浪,已有上千人因高温导致身体不适而紧急就医。

 

      美国西北部各大城市先后创下高温纪录。据美国《国会山报》当地时间6月30日报道,波特兰地区已连续3天创下历史最高气温纪录,30日的气温达到了约46.7℃,西雅图地区当日最高气温达到约42.2℃,华盛顿州其他至少两个地区当日最高气温约47.8℃。

      天然气的价格历史上波动较大,但是由于产能相对过剩,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危机,然而,由于2019年开始美国,中东与我们国大量增加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需求大幅增加,全球的气体价格同时上涨。

      

      2020年7月份天然气的价格开始上涨,美国天然气的价格由1.51上涨到6.39,上涨幅度高达423%。

      根据历次能源危机都会与美国有关这一规律,这一次能源危机仍然是由美国引发,2020年美国发生了历史上炎热的天气,而美国40%的发电原料来自于天然气,直接导致了工业用气的不足,甚至部分工业用气需要去弥补天然气的缺口。

      而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LPG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量国家,中国的LPG全球只占1/12,并且35%需要从中东与美国进口。

 

      美国,英国,德国均是以天然气为主要发电的原料之一,但是美国掌握了全球的天然气资源,所以美国的炎热天气引发电力中断,必然会减少向其它国家的天然气销售数量。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LPG出口国,美国的能源紧张,会引发全球的气体紧张,LPG的部分产品是完全来自于天然气。

 

      天然气紧张不仅引发大量的下游化工品暴涨,如甲醇,LPG,PP均受影响,电力也大幅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再度上升,同时欧洲与美国大量化工装置缺少天然气停产。

      英国电价一年涨7倍,英国今年9月份电价跟去年同期相比,足足涨了7倍。

       从前几次的能源危机中,日本与德国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强国,同时日本在第二次能源危机中迅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原油的依赖性,也是值得借鉴。而我们国家也是在走能源结构调整的路线,同时大力发展制造业也是强国之路。


      历次能源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通常是企业由于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GDP下降。但是商品的价格并不一定立刻下跌,而是总需求下跌后,原油及其它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才开始下跌。

      股票是经济危机的先行指标,譬如在2021年的十一假期中,美国的天然气与原油的价格持续暴涨,但是美国,德国及日本的股市反而是下跌。这一规律是前两次经济危机是表现出了相同的规律。